必赢76net线路 学校主页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学科建设>专业简介
学科建设
 专业简介 
 教研室简介 
 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为适应医改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科医生培养规划,我校于2010年首批承担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 免费培养项目(因其培养要求为全科医学方向,以下简称全科医学生),2012年被教育部、原卫生部列入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已连续招生7届,共培养全科医学生1519名。已有两届计351名毕业生全部就业,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内最好的三甲医院进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如何加强全科医学生服务基层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培养和保障其“六位一体”岗位(能力)需求、提高其对疾病(主要指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的诊疗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我校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一、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纲领性和顶层设计的教育教学指南,学校对此十分重视,成立了“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吸纳了教学管理、各学科专家参与,共同指导项目的研究与实施。

1.制定依据:以《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临床医学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为参照标准,结合毕业生今后专业成长和在乡镇医院的岗位胜任力的需要制定而成。

2.论证过程:项目组邀请了学校领导、教育专家、教学管理专家、教师、学生、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教育局、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代表(利益方、行业部门和专家)参加,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模块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考试改革、实践教学要求等,召开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充分听取和吸纳各方代表提出的中肯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3.目标凝练: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岗位要求,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人文、强临床、懂公卫、识中医”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人文引领、课程优化、教学创新、全程实践、全面发展”的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全面素质(能力)提升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1.丰富医学人文教育载体,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执业情感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引导、教育和培养学生服务基层的自觉性、荣誉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执业情感。主要培养路径:(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引领和长征精神“十个一”工程的熏陶;(2)医学人文讲座和学校道德讲堂的启发;(3)阅读医学人文经典;(4) 基层医院优秀毕业生代表和全国最美乡村医生来校交流引导;(5)面向基层百姓的医疗健康服务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2.建立特色课程体系,支撑学生培养目标全面实现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除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必须开设外,还建立了与卫生需求和岗位相适应的特色课程群:一是按照国家卫生工作方针“中西医并重”的要求和基层百姓对中医中药的信赖,开设了“中医学基础”、“中药学” 、“针灸推拿”等课程;二是考虑到乡镇卫生院在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开设了“康复医学”、“老年病学”等课程;三是基于农村人群现状(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居多),开设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训练”等一系列课程。

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由八大课程模块和若干课程群组成,承担着相应的育人功能:(1)思想文化课程模块、身心素质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隐性课程模块,培养全科医学生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人文素养;(2)临床医学课程模块、公共卫生课程模块、全科医学特色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牢固掌握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的“三基”要求和培养学生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和服务模式,全科医学临床诊疗与思维,心理指导和康复训练;(3)实践技能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公共卫生处置、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3.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专业理论教学阶段,以“互联网+”为时代特征,变革课堂教学方式,让传统课堂向翻转课堂、在线课程学习推进;以PBL/TBL/CBL及其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逐渐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同时,以学生互助学习中心为依托,实施“导生”制,积极发挥“导生”在课程学习和相应学生团队中的“导学”、“导兴趣”、“导特长”的作用,提高学生互助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临床实习阶段,建立“临床能力提升互助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开展病例讨论、医疗标准掌握、临床技能提高等互助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4.完善全学程实践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强化全科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服务基层医疗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服务人民身体健康的水平,把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公共卫生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安排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建立和完善了全科医学全学程实践教育体系(图1):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实践教育环节学分的比例达到56.5%。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5学年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7学期

8学期

9学期

10学期

入学教育、军体训练

和心理辅导训练

临床见习和临床技能培训

“三甲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医院+疾控中心”联动实习模式。

0SCE和公共卫生服务测试;针灸推拿、康复实习

自然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创新项目训练;参与教师科研和教研;校园文体活动

早期接触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公共卫生见习

图1全科医学生全学程实践活动结构图

5.建立联动实习模式,提升学生服务基层的岗位胜任力

基于学生毕业后在基层医院服务的岗位需求,学生不宜全程在分科很细的三甲医院全程实习。我校遴选最好的医学实践教学基地,调用各方优势资源,形成了“三甲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医院+疾控中心”的联动实习模式,既满足学生毕业后服务基层的岗位需求,又充分考虑学生今后的专业成长,确保毕业实习质量。具体做法是:在我校第一附院(贵州省首家三甲医院)进行部分内、外科和急诊科、围产保健、儿童保健的临床实习;在遵义县人民医院(省内最好的县级医院之一)进行主要的内外妇儿各科室轮转实习;在疾控中心和乡镇医院各实习3-4周,主要掌握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和基层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

6.以居民健康管理为载体,培养医学生全科医学临床思维

从全科医学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在其自愿的基础上,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并计算学分,纳入培养方案,以亲友和签约单位服务人群的家庭为单位,每生通过建立2-3家家庭为健康管理对象,其中至少包含1户签约单位所辖居民,涵盖男女比例适中的老、中、青、儿童、孕产妇和其他特定人群,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订立健康计划、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家庭访视和社区诊断,进行全程、连续健康管理,实施早期临床(早期公卫)、自主学习、病案讨论等教学模式,提升全科医学实践能力。同时,增进亲友之间的亲情和感情,增强服务人群的信任和理解,传播全科医学理念、宣传分级诊疗政策,为落实医改政策探路,为全民健康中国梦发力。

三、以全员全程全方位管理为重点,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项目组组长,全面负责本项目的组织领导和全面协调校内资源,教务处一名副处长负责组织实施;学校成立了必赢76net线路、第一附院还成立了全科医学科和相应的全科医学教学和管理机构;健全校、院和实践教学基地三级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建立了“政府、学校、社会、行业、家庭、学生”六位一体的全科医学生育人机制。

2.师资保障:建立以学校教师为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师资为补充、国内外知名人士参加组建而成的全科医学教师(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全国人大陈竺副委员长和曾益新院士是我校全科医学导师团队成员),实施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教学竞赛,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保证全科医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深入推进,确保学生毕业前后专业成长和思想引导。

3、基地保障:以全科医生执业范围、“六位一体”服务职能和岗位胜任力为标准,结合学校各级各类教学基地标准和评审要求,加强全科医学教学基地遴选和建设,先后建立了12家全科医学“三级两类”实践教学基地(即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类机构)。一级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承担早期接触公共卫生服务和见习、实习任务;二、三级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学生实习前综合技能培训、实习中科室临床技能培训、毕业实习分阶段综合理论测试或临床能力竞赛、实习后OSCE考试。

4.经费保障:保证全科医学生培养教学投入,主要用于新建教学基地和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子项目,有经费作保障,专款专用,以项目研究推动各项培养工作进展;经费保证学生各类活动和技能竞赛顺利开展,保障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综上述,通过不断探索与努力,我校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绩:(1)引起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文汇报》、《中国教育报》、《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遵义电视台》作了相应专题报道;(2)是农工党中央筹建的 “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基金”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单位;(3)有校级以上科研(教研)资助项目10项,其中省厅级项目3项,发表研究论文8篇,其中的部分研究内容被农工民主党中央采纳在支持毕节试验区大方县政策包内;(4)两批共计351名毕业生全部就业,并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内最好的三甲医院进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尽管如此,我们也深知培养大批服务乡村、扎根基层,“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仍需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临床实践教学、专业思想教育、职业认同和心理干预、岗位胜任力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集思广益、积累经验,更好地推进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同时,乘医教协同之东风,通过多方支持与协作,为今后全科医生标准化、规范化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Baidu
sogou